要变的时候提出了改变!甚至司马光自己都明白,如果不给文彦博想往哪里追就往哪里追的权利,根本不可能逮住那个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的王伦。
而且,陈元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事情,比如官员升迁,比如均公田,连提都没有提起。
庞吉说这个陈世美很厉害,昨天司马光还没有感觉出来,今天,他终于知道了。
不过在司马光看来军制的改革有一个很大的阻力,那就是在于那些武人的身份。赵光义因为没有他哥哥的那种本事,无法控制住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所有选择了整个士大夫集团来压制武将,仁宗就不担心武将的桀骜么?士大夫们甘愿失去对武将的控制么?
司马光没有说话,他想看着陈元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军队的改革主要就是依照范仲淹的政策来的,把宋朝的百万大军精简,留下精兵三十万即可。
剩下的人可不是让他一下就回家了,而是仿照三国时期的屯田兵,转为二线士兵,在固定的地方安营扎寨,平时务农,修筑水利和道路,农闲的时候训练,每年两个月。
等到打仗了,他们作为后备部队听从调遣,并且在战争突发的时候负责守卫自己的家乡。
这七十多万人自己养活自己,虽然战斗力将下降一些,但是大宋可以节省出很大的资金来来打造那三十万人的职业士兵。这保证了剩下的三十万人可以全部按照新军的装备完成换装。
关于将领的问题,范仲淹提出任用专门的将军练训练那些士兵,以改变以前那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陈元还提出了让仁宗选派文职官员,长期入驻那些千人以上的部队,担任监军一职位。平时协助那些武将共同管理部队,不得插手训练。有战争的时候负责监督武将的忠诚,关于作战这方面,只能提出建议,不能剥夺武将的决定权。
并且监军要轮流调动,每两年或者三年调动一次,拥有直接向仁宗奏本的权利。
以前的监军都是打仗以后皇上临时委派,像这种文官长期入驻的现象是从来没有的。
这是陈元仿效日后的政委一职位想的办法,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反正毛老头用这套办法控制了部队,而且保存了部队的战斗力,最终把全副美式装备的老蒋给打跑了,想来是错不了的。
仁宗对这个提议也是很感兴趣,因为那些士大夫是宋朝现有政策的受益者,让他们长期入住军队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武将不会生出异心。
就像司马光想的一样,军制已经要改变了,但是那些士大夫真的甘心放弃长时间在武将面前的优势地位么?就算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欧阳修其实内心都有些对武将的担心。
陈元的方法无疑是给所有人找一个定心剂,以后他们还能控制住武将,这在庞吉和夏竦看来,已经是无法阻止军制改革之后最佳的方案了。
司马光不禁又把目光投向陈元,现在他真的有些佩服这个驸马爷。
陈元忽然又冲他笑了一下,让司马光更佩服的还在后面,他继续说道:“万岁,微臣以为,若是在千人以上的部队都派驻监军,三十万部队共需要各级监军四百到五百人之间,同时那些边防要塞的二线部队也要有监军长期驻守,粗略算计一下,总共缺少文职官员大概在一千两百人左右。”
当陈元提出人手的时候,夏竦马上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上前一步说道:“万岁,微臣以为每年科考的学子过千,只要从那些学子中挑选合适之人即可。”
陈元笑了:“太尉大人,下官倒是认为,皇上派去监军的人,应该能保证足够的忠诚,并且有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些学子只是读了一些书本而已,遇到事情的时候毫无经验可谈,实在不足以委以重任。”
仁宗听的点头:“嗯,世美说的很有道理,那从哪里抽调人手合适?”
陈元说道:“可以从各州郡抽调人手,入驻地方作为监军。微臣建议,凡是愿意去军队做监军的士大夫,皇上可以给其再发一份军饷。同时若是部队立战功,他们也同样受到嘉奖。”
话说道这里的时候,司马光的眼睛闪亮的看着陈元,他很明白,若是这一千多个士大夫真的进入了军队,靠着军功升官的话,那么从今以后,他们就是连接士大夫和军队之间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些人,可以很好的协调好军功阶层和士大夫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时,陈元的这个提议也为后面的下一个变法做了铺垫,官员的升迁!
一千多个人被抽入军队之中做事,这就注定了大宋多出了一千多个位置,按照一个县五十个文职人员来算,这一下等于是让七八个州完成了对冗员的裁减。
司马光发现,这个办法真的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陈元真的能把那些士大夫全部安排好,不像范仲淹那样让很多人直接下岗的话,他能接受。
他的嘴角微微笑了一下,往前一站,站在那些主张新政的人后面说了一句:“万岁,微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