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往桶里放,你找个碗和勺子装一些,放到桌子上让客人自己去加,这样不喜欢的喜欢的都有了选择,回头客才会越来越多。”吴永麟用梁红英递给他的帕子一厢擦身上的汗油,一厢教她一些做生意的小诀窍,顺便将最后一碗加了猪下水的豆花推到了梁红英的面前。
“尝尝吧,品一品我的手艺怎么样?”
梁红英这些日子也知道了这位吴大人的脾气,为人爽利,说一是一,不会和对方来虚的那套,加上梁红英实在也想尝一尝这位吴大人的厨艺,看着那些客人吃得稀里哗啦的,早已眼馋吞口水好多回了。刚往嘴里舀了一口,一股其妙的感觉由她舌尖上的味蕾传遍至全身,和大多数客人一样,她甩开了矜持,一会的功夫,那碗豆花一点不剩的顺到了她的胃里面,脸上一副意犹未尽的馋样。
“明天我们还卖这个行吗?买猪下水的钱我出。”
“好吃?”
梁红英羞颔的点了点头,似乎因为自己还想吃猪下水拌豆花的心思被吴永麟看穿而不好意思。她急忙腾转到那堆被清理回来的脏碗面前,神不守舍的刷着那些碗。她现在是既想见这个吴大人,是又怕见到这个吴大人,担心心里的那簇火因此而慢慢熄灭。
现在她和豆花大嫂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豆花大嫂负责磨豆腐,白天在家带两个孩子,梁红英则负责卖豆花,分工明确,反而省了不少的事,这个主意自然是旁边的吴永麟帮她出的,最终得梁红英点头才行啊,结果是梁红英隔三差五的都能见到吴永麟,对于吴永麟的小狡黠,梁红英却生不出一点的怨愤。
“猪下水不能经常卖,偶尔让客人尝尝鲜就行了,要不然你们负担不起,客人吃得嘴滑了,你不卖给他吃了,反而引来一堆怨言,对你们以后的生意也会有影响,至于明天还有人问起猪下水这事,你就给客人说家里杀了一头猪,家里人不喜欢那东西,就当送给客人的福利,至于什么时候再次有这样的福利,你含含糊糊的说个大概的时间,让他们心里有个盼头,这些回头客也就再也不会离开你的摊摊了。”
“你做生意真是一把好手,可惜...”
“身不由己,家父以前总觉得商人属于三教九流中上不得台面的,逼着我去考了功名当了官,我如果和你过日子,绝对会在成都府开出最大的一间酒楼。”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红着脸的梁红英在那一刻心里对这种似乎虚无缥缈的事情格外的笃定,甚至为世上多了一个贪官,少了一个成功的酒楼老板而可惜。
“现在也并不晚。”梁红英这句话完全没过脑子就说了出来。
吴永麟不置可否的盯了她一眼,幽幽的说道:“来不及了,以前欠下的债,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还得清。”
两个人之间同时保持着一种长久的沉默,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似乎形成了一种僵局。
“今天你们回家试一试米豆腐,配方在这里,我衙署里还有很多事情,我就不在你这里耽搁了,而且也容易惹来闲话,反正今天也大功告成了,你也早点回家多陪陪孩子,和大嫂多在这上面花点功夫。”吴永麟首先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说完解下腰上的围裙,吹着口哨,乐滋滋的离开了,梁红英等吴永麟一走便将那‘米豆腐’的配方紧紧的捏在了手中,然后将竹筒中的钱倾倒在桌子上,反复数了又数,今天好像又赚了不少。一种滑稽或者称之为悲壮的想法不自觉的从梁红英脑海中冒了出来,等钱赚够了,安顿好平儿和大嫂一家,她准备在豆花中下毒,和吴永麟同归于尽,至于到时候能不能下得去手,她心里也越来越模糊了,这个昔日的仇人,居然成为了她能说得上话的知音。
吴永麟回到衙署的时候,苏康生早已在那间画室中等候多时,只不过他的身旁却坐着一位不速之客。
“素秋,什么时候来的?”
庞素秋脸一红,苏康生故意装作没听见,找了个由头,灰溜溜的离开了,吴永麟这才知道自己刚刚这一行为似乎太过于孟浪了,当着一个外人叫庞氏的闺名,这完全是让对方难堪。
今天庞素秋穿着一身素雅的白色绉纱丝裙,脸上画着淡妆,鬟发随意的披在肩上,只不过依然裹不住她那姣好的身段,凹凸有致,人比花娇,让吴永麟忍不住又多看了一眼。
庞素秋轻嗔了对方一眼,收敛了一下心神,这才将来意说了出来:“还不是老爷子拉不下那个脸面,让我来向你打听一下,你那个三千里都巴不上的亲戚吴承恩《西游记》的手稿又寄来没有?我看大人似乎愁眉不展,那我不妨给你讲一个好消息,老爷子将《西游记》的手稿给成都府私底下经营小报的掌柜看过了,他们愿意出高价买后续的故事;只不过我觉得这样好的故事,何必便宜了外人,我们何不自己办小报,活字和雕版的手艺人我都帮你找好了,这事只要你点头,其它都包在我们身上。”
吴永麟玩味的盯了对方一眼,似乎庞素秋是受某人所托而来,他也不说破,既然这事万事俱备,就没必要拖着了,他爽快的说道:“素秋,你既然都来了,就没必要让你再跑一趟,这事今天就这么定下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这份小报只连载故事,后期我们才放一些其它东西进去,价格也不能太贵,印小报纸我那里也有现成的,等会我写个条子,你直接派人去取就成了,至于小报的名字,你觉得《新青年》怎么样?”
庞素秋没发现这位吴大人居然会当场拍板,事情做得这么爽利,对于事无巨细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吴永麟,自然又生出了另外一番想法,只不过她反应也特别快,按着吴永麟的建议补充了一句:“《新青年》几天一期?每期该印多少份?”
吴永麟低吟了一会,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我们先试着印个二百份出去试试效果,后面再具体商定。”
庞素秋玩味的盯了一眼吴永麟,烟视媚行的说道:“那位吴承恩先生恐怕得快马加鞭写书稿才行了。”
“这个你绝对可以放心,《新青年》只要卖得好,我保证他误不了事。”吴永麟这才知道上了庞素秋的当,只不过这在庞素秋听来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两人彼此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