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键道:“那又如何?反正这岛的面积足够大,咱们占了地盘也没有人,多来几个藩王,也有人陪咱们说话不是?”
朱倬纮冷哼道:“那这些蛮子,咱们就不管他们了,凭什么咱们出人出力还得出银子,把这些个蛮子都给绞杀干净?后来的就捡这个便宜?天下间没这样儿的道理!”
朱聿键闻言,也开始头疼了。
崇祯皇帝曾经当着自己三人的面儿搞过一回事情。
崇祯皇帝命人取过一瓶传说中的鹤顶红,拿杯子接了几滴后问道:喝下去会不会死?
谁他娘的是傻子?
鹤顶红那种东西是人能喝的?大罗金仙喝这玩意才差不多,大家都是肉体凡胎,谁喝了谁不死?
但是崇祯皇帝偏不信这个邪,将那几滴鹤顶红倒入盛满了水的大缸里搅拌之后,直接就让一个小太监在水缸里取了一杯喝了。
视死如归的御马监小太监喝了一口,依旧是活蹦乱跳的。
当时的场景,朱聿键三人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更记得崇祯皇帝是怎么说的。
“这几滴鹤顶红直接喝肯定会死人,倒在大缸里,还有个屁的鹤顶红,撑死了也就是肚子疼一下罢了。
以后海外有与大明百姓为难的蛮子也是,只要我大明人数够多,直接一路平推过去,还有个屁的蛮子!”
一个是鹤顶红,一个是皇帝爆粗口,这两个关键点让朱聿键和朱倬纮还有朱存机牢牢的记住了崇祯皇帝所说的话。
所以三个人谈话之间所提到的对付蛮子,也用了绞杀两个字。
不是拿绳子绞死,而是拉成一张大网进行扫荡,发现可疑的,只要没办法确认是大明百姓,那就直接用掌中雷覆盖过去。
哪怕只是一只兔子引起的风吹草场也无所谓。
想到兔子,朱聿键又郁闷的道:“还有这该死的半大牲口,怎么办?这他娘的蛮子不吃,大明百姓天天吃,都快把人吃的一身牲口味儿了!”
朱倬纮对于朱聿键简直是万分佩服,刚才咱们说的是蛮子的事儿吧?
后来咱们说的其他藩王来新明岛等于是沾了咱们三个的便宜吧?
您老人家这就扯到那种半大牲口上去了?
神他妈牲口啊。
心中暗自吐槽了一番之后,朱倬纮才开口道:“回王叔的话,小侄倒觉得,这牲口也好,还是蛮子也罢,其实都是一回事儿。”
朱聿键道:“咋的?你想说多弄些大明百姓过来?”
点了点头,朱倬纮接着道:“本来就是这么回事儿么。只要我大明的百姓够多,这岛上哪儿还有什么蛮子不蛮子的,什么大小牲口都能给他吃绝喽。”
朱存机也点头道:“庆王兄说的没错,只要我大明百姓足够多,哪儿还有什么蛮子牲口?”
朱聿键却哼了一声道:“说的倒是轻巧,这新明岛上现在人口不下四五十万,再加上后边还有几拨,估计最后得不下百万之众,换谁能放心?”
朱聿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自己三个藩王的领地太大,百姓太多,自己家那个小心眼的崇祯皇帝会不会生疑?会不会搞事情?
朱存机坏笑着道:“方才庆王兄不是说了么,其他的藩王。
咱们三个联名上书给陛下,要求陛下再移封两个藩王过来,这百姓不就多了?到时候还有人陪着咱们说话,一举两得的事儿。”
所以远在大明京师的崇祯皇帝就接到了三个渣渣让郑芝龙带过来的书信——新明岛上的蛮子人傻钱多地广,速来几个藩王。
知道些新明岛情况的崇祯皇帝快要被这三个渣渣给气笑了。
藩王啊,你当是猪呢,还速来几个?
还人傻钱多地广?当朕是傻子?
崇祯皇帝又不是不知道新明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跟着这三个渣渣一起去的百姓之中,锦衣卫可不在少数。
这些锦衣卫,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大明,甚至于子子孙孙的也不会再回大明,生生世世的就长于斯,埋于斯。
然后不断的把关于新明岛的一切通过郑芝龙所提督的南海舰队送回大明,交给崇祯皇帝。
现在的新明岛上,还剩下大概十一二个部落的蛮子,人数接近万把人。
这是不计算商继兴的手下——商继兴手下的蛮子已经足有快两万之众了,都是收编的别的蛮子部落。
蛮子么,人傻是肯定的。新明岛地大也是肯定的——能在后世被称之为澳洲,足见其地之广。
可是钱多这一点儿,崇祯皇帝简直就想哈哈大笑了。
新明岛上的资源应该是不少的,光是这煤矿就已经值相当多的银子了。
可是这三个渣渣会那么好心的让别人去分一杯羹尝尝?
很明显,这三个渣渣就是打定了主意试探自己,同时也是把别的藩王拖下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他们三个在那儿苦逼,就想着再拉几个藩王过去跟着一起苦逼。
顺便还能试探一番自己对于这海外移封的态度,还有对于他们这种实权的,开了国的藩王是个什么态度。
玩政治的这些人,真脏。
反正崇祯皇帝自觉得玩不过这些个混账东西们。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来人,传宗人府宗令、左右宗正进宫来见朕。”
既然这三个渣渣想要拖别的藩王下水,崇祯皇帝也实在是想不到拦着的理由,反而乐见其成——拖的更多越好,最好是大明本土一个藩王都没有,都跑到海外去才好。
至于是几十个藩王瓜分了新明岛,还是说有其他的藩王想要自己打一片江山,去推倒印度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完全不在意。
甚至于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刀剑、弓箭、火铳、火炮的支援。
只要这些人拿真金白银的来换,顺便每个人带走几十万的大明百姓就行。
出了大明的国门,随便他们祸祸去,就是这些个渣渣们搞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老朱家内讧事件,只要不把战火烧到大明本土来,崇祯皇帝就不会在意。